軟件開發成本(軟件開發成本和進度無法控制是軟件危機的表現之一)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軟件開發成本,以及軟件開發成本和進度無法控制是軟件危機的表現之一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開一家軟件開發公司,大概需要多少投入?
開一家軟件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決定需要的員工數量。
作為初創公司的話,舉個例子:需要做一個APP。那么可能需要一個Android,一個IOS,一個后臺,一個產品經理和一個UI設計,以及一個架構師。這些人員是可以說是最基本的配置了,這些員工的薪資一個月大約十萬左右,如果說是人員水平稍差一點,會少一點。
除去員工薪資,當然還有辦公用品,電腦,網絡,辦公地點,水電等等,這些也是要考慮進去的。其次還要留有周轉資金。
14年6月份,離開了之前做了六年的老東家,自己出來創立合肥埃米特,專門從定制軟件開發,像網站,APP,微信公眾號類的開發都可以做,到今年也快5年了,我來分享一下開個軟件公司的成本吧
開公司首先是工商注冊,銀行開戶,稅務登記,可以找人代辦,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自己跑,我就是自己跑的,各種費用加一起估計有1000塊左右,其次就是的有個辦公場所,我就在三里庵附近找了一個便宜的辦公室,一個月500左右,買了兩個辦公桌(二手的)300,還有幾把椅子150塊,椅子是全新的那種,然后就是辦公用的電腦主機600,顯示400,又買了一臺二手的噴墨打印機150硬件設施就這么多就算齊全了,加一起3100塊錢,這事就算啟動起來了。
人員這塊呢,我自己是程序員,主要要是做PHP的,其他環節,像產品、美工、前段這些工作呢,我都是找的兼職,當然了基本都是以前的同事,大部分都是我帶出來的,所以合作流程不會有啥問題,工資也是一單一報價,軟件這塊一般都有預付款,所以我基本也沒有啥養人的負擔。
就這樣合肥埃米特我一個人做了兩年半,到17年開始有了第二個專職員工,然后就是第三個,第四個,到18年底合肥這邊員工13人,北京分公司(點滴拍賣)還有16個人,今年我們又在組織短信平臺的銷售團隊,估計人員回翻倍。
所以我覺得你想做軟件公司創業那第一條就是你必須的是個技術,再不濟你的合作伙伴得是技術,還得是那種能帶團隊的那種,不然就換個其他的事搞搞吧,畢竟有些事有錢就能干,還有很多事有錢也不見得能干的。還有一點就是創業真辛苦,如果不是實在靈魂無處安家,就安分上班吧。
成本主要是分兩塊,一個是場地成本,還有一塊就是人員成本。
早期的話,就是盡量減少這兩塊的成本,然后公司的業務早期需要驗證是否可復制。等驗證沒問題的話,再可以做人員上的擴大。
創業是一件挺辛苦,但可能又成功概率不是很高的事情。而且現在這個時代,其實有更多其他的選擇,比如說做個自媒體,做淘寶客,這種,就是所謂的輕資產路線來開始自己的事業。
這個不好說吧。我2014年開了一家嵌入式軟件公司,主營軟硬件設計,啟動資金是22000元,辦公場地向朋友借的。
軟件公司大概成本分幾大塊。人員10人。
1 公司場地
2 辦公設備,水電,日常開銷。
3 人員工資
暫不不考慮招人及運營費用。
1場地極簡,年費用2萬,隨地域不同,成本不同
2開銷年投入6萬
3財務一名(7000),行政一名(5000),技術8名(8000平均),不考慮銷售以及商務,大概月成本含齊保險在13萬左右(地域不同價格有波動)
一年需要100-170左右。
關鍵是開發什么樣的產品?初始階段團隊多少人?是一次性開發還是分階段開發?還有后續資金周轉的靈活性等等,根據不同的數據結構組合,就有不同的成本,還有辦公場地的面積和位置,如果在北京東二環附近,或者國貿,二百平、一年的租金近50萬吧?其它的費用另算。
前端后端美工仨人,app走hybrid
數據庫后臺服務給后端,前端頁面和混合app給前端,其余出圖設計出方案給美工,小型技術團隊就組建好了,全部走合伙人方案,然后就是業務了
該怎么說,經歷的太多了,這個問題順序倒了。
這個跟你的業務有關系,投入可大可小,最大的成本是人,如果業務盈利沒定好,人的成本會耗死你。
首先,先確定你的業務盈利模型,盈利前景,市場,先保證,確實是能活下來,并且能發展的,需要知道投入多少才有資金流入。
其次,如果能先拿業務或者產品,在想人員配置最好。確定好業務產品后,你也大概就知道配多少人,投入多少成本了??纯词袌鲂星?,需要哪些崗位,崗位平均薪酬。
其他前期不要投入那么多,除非你有老客戶已經盈利,前期我建議辦公室場地,電腦,辦公桌椅子,網費,注冊公司費用,還有就是能給辦公人員吃飯的費用,真正和你一起打拼的人要么投入技術要么投入資金,不然千萬別隨便拉合作人或者招聘大量不必要的人,盈利了在擴展。5年創業過來人
這個可大可小
軟件人員的人月成本是指軟件企業一個月平均需要的所有成本開銷(包括工資、獎金、福利、辦公成本、國家各種稅費、管理費用等等)及軟件企業合理利潤的總和,除以企業員工人數。其成本開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工資:指軟件企業需要支付給軟件開發人員的工資的平均值,設該值為B。
(2) 國家規定的福利:按照國家政策的繳費基數繳納的職工福利,其中公積金8%~20%,醫療保險金12%,養老金22%,失業金2%(即通常所說的四金),另外還有按工資總額計征的工傷保證金0.5%,生育保證金0.5%,殘疾基金1.6%,工會基金2%,累計為47.6%。故該項成本為0.476B。
(3) 獎金及各項物質獎勵:指企業支付給員工的獎金及過年過節的一些物質獎勵和基本福利。根據經驗及浙江省軟件行業情況,該項成本約為0.20B。
(4) 辦公成本:包括辦公場地租賃費、水電費、差旅費、企業為項目順利運作所支付的其他費用等各項。根據經驗及研究,該項支出約占企業員工成本的三分之一,即該項成本為B/3。
(5) 人力資源儲備費:企業人員流動、人員儲備及人員的學習、培養、知識更新,不能創造價值但需要支付成本,該項成本為0.20B。
(6) 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的購置、折舊費,各項開發平臺、開發工具的購買等,該項成本約為0.15B。
(7) 國家稅收和企業利潤,根據經驗和統計數據,約占企業員工成本的三分之一,故該項成本約為B/3。
(8) 管理費用:包括公司管理層,部門管理層,人力資源、行政、財務等人員的費用分攤。根據經驗和行業通常計算方法,每十個軟件人員配備兩個管理人員,則管理費用計取的比例為前面七項總和的20%。
綜合以上因素,可得出軟件人員的人月成本為:
人月成本 = (工資 福利 獎金 辦公成本 資源儲備 基礎建設 稅收利潤)x (1 + 管理費率)
= (B+0.20B+0.476B+B/3+0.2B+0.15B+B/3)x 1.2
= 3.23xB
軟件開發成本屬于什么科目
軟件開發成本計入到無形資產科目,可以在無形資產科目下面設置二級科目進行核算,如果計入到無形資產,則屬于資產類科目,軟件開發成本也可以計入研發支出里面,對于研究階段的支出計入到費用類,開發階段的,則進行資本化,計入資產類科目。
軟件開發成本有哪些?
所謂售前成本,就是在合同簽訂前,乙方為這個項目做商務、做演示、做售前調研等付出的成本(人工費、辦公費、差旅費等)。倒霉的是,并不是每個售前項目都可以簽單,更倒霉的是,一般情況下丟單的比簽單的多,這些丟單的售前項目,成本往哪里去呢,自然需要由簽下的項目彌補。
直接人工成本。
每個開發團隊包括很多崗位,如項目實施經理、需求分析師、系統架構師、程序員、測試工程師、美工、客服等,這些崗位的人,都是需要吃飯的,都需要發工資、交五險一金。一個項目要做好,離不開這些崗位通力合作。即使只看直接人工成本,也遠遠不止程序員的工資社保。
開發工具及設備成本。
團隊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各種開發工具,有些工具是開源免費的,但也有很多工具是要收費的。當然,一般來說,每個團隊都有很多開發項目,這個成本分攤到每個項目并不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有的時候,有些特殊的設備是為這個項目專門采購的,那么這個成本就不能忽視了。
間接人工成本。
軟件開發的成本
軟件開發成本主要指軟件開發過程中所花費的工作量及相應的代價。
在對一個軟件項目進行開發成本估算時,應該包括從項目立項直至項目研發活動結束所花費的資源總和,并且可以按階段進行估算或測量。
軟件開成本估算的過程可分為:估算規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工期和估算成本這4個過程,最終確定軟件成本。其中成本估算需要對直接人力成本、間接人力成本、間接非人力成本及直接非人力成本分別進行估算?!?/p>
開發平臺
軟件開發平臺源于繁瑣的實踐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在實踐中將常用的函數、類、抽象、接口等進行總結、封裝,成為了可以重復使用的“中間件”,而隨著“中間件”的成熟和通用,功能更強大、更能滿足企業級客戶需求的——軟件開發平臺應運而生。
平臺是一段時間內科研成果的匯聚,也是階段性平臺期的標志,為行業進入新的研發領域提供了基礎。由于平臺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非常明顯,國內的管理軟件市場,軟件開發平臺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軟件開發
如何確定軟件的開發成本價格?
軟件開發成本估算過程可進一步細分為軟件規模估算、工作量估算、成本估算和確定軟件開發成本等四個過程。
其中成本估算需要對直接人力成本、間接人力成本、間接非人力成本及直接非人力成本分別進行估算。
國家標準《GB/T 36964-2018 軟件工程 軟件開發成本度量規范》中建議的軟件開發成本估算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
國家準中的四個估算過程,層層遞進,逐步細化,最終達到科學、一致的成本估算。
一、軟件規模估算
通常情況下,規模估算是軟件成本估算過程的起點。
估算規模是后續計算軟件項目的工作量、成本和進度的主要輸入,是項目范圍管理的關鍵,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首先進行規模估算。
在規模估算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情況:
1.在規模估算開始前,應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類似文檔明確項目需求及系統邊界。項目需求除包含最基本的業務需求外,還應進行初步的子系統/模塊劃分,并對每一子系統或模塊的基本用戶需求進行說明,以保證可以根據項目需求進行規模預估。
2.依據項目特點和需求詳細程度不同,通常估算人員在選擇估算方法時應采用納入國際標準的功能點方法進行功能規模估算,在適用IFPUG或NESMA方法時,可以根據需求的粒度和管理需要,選擇預估功能點方法、估算功能點方法或者詳細功能點方法。
3.若當前的項目需求極其模糊或不確定,可不進行規模估算,而直接采用類比法或類推法估算工作量和成本。
二、工作量估算
在完成規模估算后,應當開展工作量估算工作,若當前項目未開展規模估算,也可直接啟動工作量估算工作。
工作量估算時,可采用方程法、類比法、類推法、功能點法:
方程法:即基于基準數據建立參數模型,通過輸入各項參數,確定估算值。
類比法:即將待估算項目的部分屬性與類似的一組基準數據進行比對,進而確定估算值。
類推法:即將待估算項目的部分屬性與高度類似的一個或幾個已完成項目的數據進行比對,并進行適當調整后確定估算值。
功能點法:從用戶視角出發,通過量化系統功能來度量軟件的規模,這種度量主要基于系統的邏輯設計。功能點規模度量方法在國際上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并且已經取代代碼行成為最主流的軟件規模度量方法。
在開展工作量估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情況:
1.當需求極其模糊或不確定時,如果此時具有高度類似的歷史項目,則可直接采用類推法,充分利用歷史項目數據來粗略估算工作量。
2.當需求極其模糊或不確定時,如果此時具有與本項目部分屬性類似的一組基準數據,則可直接采用類比法,充分利用基準數據來粗略估算工作量。
3.對于規模估算已經開展的項目,可采用方程法,通過輸入各項參數,確定待估算項目的工作量。若客戶或高層對項目的工期有明確的要求時,在采用方程法估算工作量時,工期要求有可能是方程的參數之一。
4.為追求估算的準確性,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兩種估算方法,對估算結果進行交叉驗證,若估算結果差別不大,可直接使用兩種估算結果的平均值或以某種估算結果為準,若差別較大,需進行差異分析。
5.工作量的估算結果宜為一個范圍而不是單一的值。
三、成本估算
在獲得了工作量估算結果后,可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成本估算。
在成本估算過程中,應需要注意的情況:
1.類比法和類推法,同樣適用于需求極其模糊或不確定時的成本估算;
2.間接成本是否與工作量估算結果相關取決于間接成本分攤計算方式。在絕大多數組織,項目周期越長,項目組成員越多,其分攤的間接成本就越高,此時項目的間接成本與工作量估算結果直接相關;
3.直接非人力成本通常與工作量估算結果無關,宜單獨分項測算;
4. 成本估算結果,也通常為一個范圍,而不是單一的值。
四、確定軟件開發成本
在《軟件工程 軟件開發成本度量規范》中,將軟件開發成本分為四類,主要是為便于對成本構成(即哪些成本屬于開發成本,哪些不屬于開發成本)進行清晰界定。
而在實際確定軟件開發成本時,通常并不是分別測定四類成本,加和后獲得總成本,而是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確定總成本:
1.根據人力成本費率及工作量估算直接人力成本和間接成本之和,再加上直接非人力成本,獲得總成本;
2.根據規模綜合單價和軟件規模,測算出直接人力成本和間接成本之和,再加上直接非人力成本,獲得總成本。
在進行軟件的規模、工作量、成本估算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在規模估算時,應根據項目特點和需求的詳細程度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2.充分利用基準數據,采用方程法、類比法或類推法,對工作量和成本進行估算;
3.工作量和成本的估算結果宜為一個范圍值;
4.在進行成本估算時,如有明確的工期要求,應充分考慮工期對項目成本的影響,可以根據項目實際情況以及工期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對成本的估算結果進行調整;
5.成本估算過程中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別估算并進行交叉驗證。如果不同方法的估算結果產生較大差異,可采用專家評審方法確定估算結果,也可使用較簡單的加權平均方法;
6.在軟件項目的不同場景下(如預算、招投標、項目計劃和變更管理等)采用國家標準時,相關要求見國家標準中附錄A。
除了上述主要原則外,我們還需注意在使用基準數據時:
1. 對于委托方和第三方,建議使用或參考軟件行業基準數據進行估算。估算模型的調整因子的增減或取值有可能隨著行業基準數據的變化而變化。
2.對于開發方,在引入行業基準數據的基礎上,可逐步建立組織級基準數據庫,以提高估算精度。組織級基準數據定義應與行業基準數據定義保持一致,以便于與行業基準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并持續提升組織能力。
關于軟件開發成本和軟件開發成本和進度無法控制是軟件危機的表現之一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